机械制造基础是什么(机械制造基础大纲注释)
1.了解切削运动与切削用量的概念。
金属切削加工时刀具和工件之间的相对运动,称为切削运动。
切削用量是切削速度、进给量和背吃刀量三者的总称。
2.了解刀具切削部分的几何形状(“三面两刃一刀尖”)。
刀具切削部分的几何形状组成:
三面:
前刀面Aγ——切屑流过的刀面。
后刀面Aα——与工件正在被切削加工的表面(过渡表面)相对的刀面。
副后刀面A α′——与工件已切削加工的表面相对的刀面。
两刃:
主切削刃 S——前面与主后面在空间的交线。
副切削刃 S′——前面与副后面在空间的交线。
一尖:
过渡刃——三个刀面在空间的交点,也可理解为主、副切削刃二条刀刃汇交的一小段切削刃。
在实际应用中,为增加刀尖的强度与耐磨性,一般在刀尖处磨出直线或圆弧形的过渡刃。
3.了解切削液的作用及常用种类。
切削液的作用
冷却作用。切削液能从切削区域带走大量切削热,使切削温度降低。其中冷却性能取决于它的导热系数、比热容、汽化热、汽化速度、流量和流速等。
润滑作用。切削液能涌入到刀具与切屑、加工表面之间形成润滑膜或化学吸附膜,减小摩擦。其润滑性能取决于切削液的渗透能力、形成润滑膜的能力和强度。
清洗作用。切削液可以冲走切削区域和机床上的细碎切屑和脱落的磨粒,防止划伤已加工表面和导轨。清澈性能取决于切削液的流动性和使用压力。
防锈作用。在切削液中加入防锈剂,可在金属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 ,起到防锈作用。防锈作用的强弱,取决于切削液本身的成分和添加剂的作用。
切削液常用种类
水溶液。它的主要成分是水,其中加入少量的防锈剂、清洗剂和润滑剂。水溶液的冷却效果良好,多用于普通磨削和粗加工。
乳化液。它是将乳化油(由矿物油和表面活性剂配成)用水稀释而成,用途广泛。低浓度的乳化液具有良好的冷却效果,主要用于普通磨削加工、粗加工等。高浓度的乳化液润滑效果较好,主要用于精加工等。
切削油。它主要是矿物油(如机械油、轻柴油、煤油等),少数采用动植物油或复合油。普遍车削、攻螺纹时,可选用机油。精加工有色金属或铸铁时,可选用煤油。加工螺纹时,可选用植物油。在矿物油中加工一定量的油添加剂和极压添加剂,能提高其高温、高压下的润滑性能,可用于精铣、铰孔、攻螺纹及齿轮加工。
二、常用加工方法
1.了解车、铣、刨、磨、钻等常用加工方法、特点和应用范围。
(1)车削的加工方法、特点和应用范围
车床是主要用车刀在工件上加工旋转表面的机床。
车削加工是一种最基本和应用最广的加工方法。
加工内、外圆柱面,内、外圆锥面,端面,沟槽,螺纹。成形表面及滚花等。
(2)铣削的加工方法、特点和应用范围
铣削加工是铣刀旋转作主运动,工件或铣刀作进给运动的切削加工方法。
铣削使用各种多齿旋转铣刀进行切削,铣削时同时切削齿数多,并能采用较高的切削速度和连续进给运动方式 ,因而加工范围广,生产率高。
在铣床上使用不同的铣刀,可以加工平面、台阶、沟槽(直角槽、V形槽、燕尾槽和T形槽等)和成形面。采用分度盘还可进行多种分度工作,铣花键、齿轮和螺旋槽等。还可以钻孔、铰孔和镗孔等。
(3)刨削的加工方法、特点和应用范围
刨削加工是刨刀对工件作水平相对直线往复运动的切削加工方法。刨削时刨刀(或工件)的往复直线运动是主运动,工件(或刨刀)在垂直于主运动方向上的铱金笔移动是进给运动。
(4)磨削的加工方法、特点和应用范围
磨削加工是指用磨具以较高的线速度对工件表面进行加工的方法。可以加工其他机床不能加工或很难加工的高硬度材料,加工后获得高精度和低粗糙度值的表面,是机械加工的最后一道工序。
(5)钻削的加工方法、特点和应用范围
2.了解铸、锻、焊等常用加工方法的原理、特点和应用范围。
(1)铸造加工方法的原理、特点和应用范围
铸造是指熔炼金属,制造铸型,并将熔融金属浇入与零件形状相适应的铸型中,待液态金属后获得一定形状、尺寸和性能的金属零件或毛坯的成型方法。
铸造的特点:(1)铸造应用范围广。铸造可制造形状复杂的铸件,且不受工件尺寸、质量和生产批量的限制。生产中常用的金属材料,如非合金钢、低合金钢、合金钢、非铁金属等,都可用于铸造成形。对于一些不易进行压力加工和焊接的零件,铸造成形是一种较好的成形加工方法。(2)铸造具有较好的经济性。第一,铸件的形状和尺寸接近高分低能品零件,能够节省金属材料和切削工时;第二,金属材料来源广泛,可利用废旧机件、废料等进行回炉熔炼。(3)铸件力学性能较低。由于铸造成型工序较多,部分工艺过程难以控制,铸件内部偏析、缩孔、缩松、气孔、砂眼等缺陷较多,铸件的铸态组织晶粒较粗,因此,铸件质量不够稳定,废品率较高。
铸件常用于制造承受静载荷及压应力的结构件,如箱体、床身、支架、缸体等。
(2)锻压加工方法的原理、特点和应用范围
锻压是对坯料施加外力,使金属产生塑性变形,改变尺寸、形状及改善性能,用以制造机械零件、工件或毛坯的成形方法。
锻压的特点:(1)锻压加工可改善金属内部组织,提高金属的力学性能。金属经锻压成形加工后,可使金属毛坯的晶粒变得细小,并使锻压前的原始铸造组织中的内部缺陷(如微裂纹、气孔、缩松等)压合,因而提高了金属的力学性能。(2)锻压加工可节省金属材料。由于锻压加工提高了金属的强度等力学性能,因此,可相对地缩小零件的截面尺寸,减轻零件结构重量。另外,采用精密锻压时,可使锻压件的尺寸精度和表面粗糙度值接近成品零件,做到少切削或无切削加工。(4)锻压加工适用范围广。(5)不能获得形状比较复杂的工件,一般工件的尺寸精度、形状精度和表面质量还不够高。(6)加工设备比较昂贵。(7)工件的加工成本比铸造高。
(3)焊接加工方法的原理、特点和应用范围
焊接是指通过加热或加压或同时加热加压,并且用或不用直译材料使工件达到结合的一种工艺方法。
焊接是一种重要的金属成形加工工艺,广泛应用于车辆、桥梁、容器、船舰、锅炉、起重机械、海洋结构、金属桁架等结构的制造中,并且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计算机技术在焊接工艺上的应用,焊接质量及生产率不断提高,焊接在国民经济建设中的应用也更加广泛。
三、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制订
1.掌握工步、工序的概念。
一个或一组工人,在一个工作地对同一个或几个工件所连续完成的那一部分工艺过程,称为工序。
在加工表面(或装配时的连续表面)和加工(或装配)工具不变的情况下连续完成的那一部分工序称为工步。
2.了解基准的分类,掌握定位基准的选用原则。
基准是用来确定生产对象上几何要素间的几何关系所依据的点、线、面。
根据基准作用的不同,可分为设计基准和工艺基准两大类。
设计基准是设计图样上所采用的基准(国标中仅指零件图样上采用的基准,没包括装配图样上采用的基准)。
工艺基准是工艺过程中所采用的基准。(1)工序基准 它是在工序图上用来确定本工序所加工后的尺寸、形状、位置的基准、(2)定位基准 它是在加工中用作定位的基准。(3)测量基准 它是测量时所采用的基准。(4)装配基准 它是装配时用来确定零件或部件在产品中的相对位置所采用的基准。
3.了解常见表面(外圆、孔、平面)的加工方案。
(1)外圆表面的加工方案
粗车→半精车→粗磨→精磨→研磨
(2)孔的加工方案
钻→(扩)→粗铰→精铰→珩磨
钻→(扩)→拉→珩磨
粗镗→半精镗→精镗→珩磨
(3)平面的加工方案
粗刨(或粗铣)→精刨(或精铣)→刮研
粗刨(或粗铣)→精刨(或精铣)→粗磨→精磨
4.掌握加工顺序的安排原则。
(1)先加工基准面 选为精基准的表面应安排在起始工序先进行加工,以便尽快为后续工序的加工提供精基准。
(2)划分加工阶段 工件的加工质量要求较高时,都应划分阶段。一般可分为粗加工、半精加工和精加工三个阶段。加工精度和表面质量要求特别高时,还可增设光整加工和超精密加工阶段。
(3)先面后孔 平面的轮廓平整,安放和定位比较稳定可靠,若先加工好平面,就能以平面定位加工孔,保证平面和孔的位置精度。
(4)次要表面可穿插在各阶段间进行加工 次要表面一般加工量都较少,加工比较方便,若把次要表面的加工穿插在各加工阶段之间进行,就能使加工阶段更加明显,又增加了阶段间的间隔时间,便于工件有足够时间让残余应力重新分布并引起变形,以便在后续工序中纠正其变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