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于珍惜粮食的诗句有哪些(爱惜粮食的名言或诗句)

锄禾日当午,汗滴禾下土。”

“春种一粒粟,秋收万颗子。”

“稻花香里说丰年,听取蛙声一片。”

…………

这些古诗词,想必学龄前儿童也都能背得滚瓜烂熟了。

农耕文明时代,我国文学史上与农业有关的诗词歌赋不胜枚举。仅说《全唐诗》,与粮食有关的诗作就达1000多首。其中咏稻诗263首、咏麦诗253首、咏耕种的诗700多首。古代文学中那些重农劝耕、珍惜粮食的诗句,时至今日仍有重要的现实意义。

《诗经》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,通过这部诗集,可以看出,先秦时代,我们已经有了比较发达的农业生产。而就粮食作物来说,当时“五谷丰登”的粮食已经出现了,有研究者统计过《诗经》中各类粮食的出现次数,发现黍稷等粟类出现了79次、麦类11次、豆类9次、麻类6次,稻呢?只有5次。

“五谷不分”当然不是好话,那么,我们就跟着《诗经》来认识五谷吧。

《诗经》百谷到《论语》五谷

早在春秋战国时期,记载孔子言行的《论语》中,就已经出现了关于“五谷”的记载。比如,在《论语·微子篇》里讲了一个有趣的故事。

说孔子的学生子路跟随孔子出行,走着走着就落在了后面,沿途遇见一位农民伯伯,子路就问老人家:“子见夫子乎?”

结果这位农民伯伯毫不客气地回答说:“四体不勤,五谷不分,孰为夫子?”

说完这句话,便扶着农具干活去了。这段记载,就明确地出现了“五谷”的说法。

在中国古代,“五谷”专指几种具体的农作物。历来有两种解释,一种说法是稻、黍(shǔ)、稷(jì)、麦、菽(shū),另一种说法是麻、黍(shǔ)、稷(jì)、麦、菽(shū)。

区别在于前者有稻无麻,而后者有麻无稻。如果把两种说法合在一起,就是六种农作物。战国后期《吕氏春秋》中就记载了六种农作物,分别是“禾”“黍”“稻”“麻”“菽”“麦”。

比《论语》更古的书如《诗经》《书经》等里面,只有“百谷”,没有说“五谷”的。从百谷到五谷,是不是粮食作物的种类减少了呢?不是的。当初人们往往把一种作物的几种不同品种一个个起上一个专名,这样列举起来就多了。而且“百”字在这里不过是用来指多的意思,也并不是真有一百种。五谷这一名词的出现,标志着人们已经有了比较清楚的分类概念,同时反映当时的主要粮食作物有五种。

随着社会经济和农业生产的发展,五谷的概念在不断演变着,现在所谓五谷,实际只是粮食作物的总名称,或者泛指粮食作物了。

百谷之长是社稷的稷

稷,在中国古代典籍中有三种说法。一说是“粟”,就是“谷子”,加工之后是“小米”。二说是“黍类不黏者”。《本草纲目》说:“稷与黍,一类二种也。黏者为黍,不黏者为稷。”三说是高粱。

无论如何,“稷”在中国古代是非常重要的粮食作物,管理农事的官叫“稷官”;“稷”也被尊为百谷之长,也常用作五谷的总名;“稷”还是五谷之神,“稷祠”“稷庙”都是祭祀稷神的地方。在中国古代,帝王、诸侯都要祭祀土神和谷神。“社”指土神,“稷”指谷神,所以“社稷”又成为国家的代称,正所谓江山社稷。

“黍”指的是黄米,煮熟后有黏性,可以酿酒、做糕;“菽”是豆类的总称;“稻”和“麦”我们很熟悉了。被誉为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的《诗经》中就有一篇《丰年》,写的就是“丰收之年”。

其中有这样的记载“丰年多黍多稌(tú),亦有高廪(lǐn),万亿及秭(zǐ)。为酒为醴(lǐ),烝(zhēng)畀(bì)祖妣(bǐ)。以洽百礼,降福孔皆。”大概的意思是说:丰收之年,一派热闹、繁忙的景象;谷物收成好,用车载、用斗量;谷场边有高耸的粮仓,亿万斛(hú)粮食好好储藏;粮食酿成美酒,做成雨露琼浆,人们推杯换盏,畅饮千杯万觞(shāng);还要举行隆重的祭祀,在祖先的灵前虔诚祭奠,保佑千家万户和乐安康。

注册会员每天签到2个铜币,签到铜币可免费下载、可兑换VIP。如有侵权或者任何问题,请加微信18600754856联系
8848网校知识分享网 » 关于珍惜粮食的诗句有哪些(爱惜粮食的名言或诗句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