描写父爱的诗句有哪些(赞美父爱的千古名句)
6月19日,又是一年父亲节到来,我们常说母爱如水是炽热的,父爱如山是深沉的。所以每每面对父亲,告白总显得难以启齿。但其实在古代,有很多诗人把这份难言的情感写进了古诗里,寸草春晖的亲情与绝妙的诗句相融合,特别令人动容。
江苏省诗词协会的渠大白告诉扬子晚报/紫牛新闻记者,亲情题材一直是前人诗词创作的一个重要角度,如王维的《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》等等,写亲情往往是和故乡联系起来,“在这些关于亲情的诗词作品里,我们会发现专门写父亲的作品不是特别多,名篇也少,而且很多都是‘父母’二人一起,不像描写母爱的《游子吟》(孟郊)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,但我们依然可以在中国的诗词史里找到一些与父亲形象相关的作品。”
要检索前人描写父爱的诗词,首先得了解清楚他们是如何称呼“爸爸”的。除了我们现在常用的“父”和“爹”,前人对自己父亲的称呼还有:爷、家严、先考(对已去世父亲的称呼)等等。
在渠大白看来,《诗经》中的《小雅·蓼莪》是向父母告白的名篇,也算是谈到“告白父爱”必须要提到的一篇。“蓼蓼者莪,匪莪伊蒿。哀哀父母,生我劬劳。蓼蓼者莪,匪莪伊蔚。哀哀父母,生我劳瘁”,此诗开头借蒿与蔚自喻,埋怨自己不够争气,“可怜我的爹与妈,抚养我大太辛劳”;接着又痛诉自己无法终养父母、难报恩泽的难过。清代方玉润曾评价称,此诗为千古孝思绝作,尽人能识。
明初时期,江苏高邮人汪广洋借老虎与幼子的情感隐喻,写下“虎为百兽尊,罔敢触其怒。惟有父子情,一步一回顾”来形容他眼中的父爱:老虎虽然是百兽之王,没有动物敢触怒它的尊严,但它却对自己的孩子有难以割舍的感情,每走一步就要回头看一眼。(不过后有人认为此诗似乎意有所指,汪广洋身居宰相之位,因成祖素不喜其子仁宗,故缙作此诗以启喻之,但是不管怎么说也算是道出了他个人对“父子亲情”的理解,虎毒而不食子。)
当然诗句里也有干脆利落、直接向父母表达感情的,比如慈禧在父母的《祝父母诗》中这么表达:“世间爹妈情最真,泪血溶入儿女身。殚竭心力终为子,可怜天下父母心”,其中最后一句还是现在大家口耳相传的名句。
而说起此类名句,有一首乐府民歌不得不提,那就是我们自小就在语文教材中读到的《木兰辞》。“阿爷无大儿,木兰无长兄,愿为市鞍马,从此替爷征。”征兵的军帖上赫赫然写着父亲的名字,木兰家中无男子,她愿意女扮男装替年迈的父亲从军。最终在战场上建功立勋,但她却不愿作官,只求能回家与父母亲人团聚。渠大白说,《木兰辞》其实可以看作是写子女之孝,尽孝本身就是一种爱的表达。
除此之外,还有许多诗人在父亲去世后,作诗以寄思念先考之情。比如明代周瑛在《讳日梦见先考音容如昨既觉不胜悲感而作》阐述了自己“子欲养而亲不待”的遗憾和悔恨。“湖海奔波三十春,岁逢讳日倍思亲”、“肠断独挥千里泪,恩深难报百年身”。
但是采访的最后,渠大白还是不由地发出感叹,明确告白父爱的古代诗词作品实在太少了,行不成规模!与此相对应,古代诗人写给儿子、女儿的告白诗词却是数不胜数。比如苏轼在《洗儿诗》里写下“惟愿孩儿愚且鲁,无灾无难到公卿”;韦应物在女儿出嫁时写下“对此结中肠,义往难复留”,来形容送女儿出嫁的矛盾心理;50多岁的杜甫在《百忧集行》里写下“痴儿不知父子礼,叫怒索饭啼门东”,自责无法为孩子提供好生活……渠大白告诉记者:整体来说,诗词作品还是对社会现实的反映,“古往今来,父子关系从‘父为子纲’到‘家长式’,再到现在的‘开明式’,一直慢慢在改变,但是有一点始终不变,比较稳定,那就是身为父亲对子女的爱。